■ 北京西山公園無名英雄紀念廣場上的英雄塑像 於明山 攝■ 1950年6月11日,聶曦被押下刑車(資料圖片)■ 1950年6月11日清晨,“吳石案”中4位“主犯”聶曦、陳寶倉(低首署名者)、朱諶之、吳石(從右至左)英勇就義 (資料圖片)駐京記者 於明山
  2013年12月末,北京西山公園內建起一座無名英雄紀念廣場,紀念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殉難的中共隱蔽戰線烈士。這是官方第一次以紀念廣場的形式公開紀念那段歷史,公開為隱蔽戰線烈士建紀念廣場,這也是第一次。
  “對黨絕對忠誠,精幹內行,甘當無名英雄。”一句普普通通的話,卻是隱蔽戰線工作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的至高無上的誓言。他們是無私的人,為了革命遠離名利,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;他們是無言的人,勝利了不能宣揚,失敗了無法解釋。
  隱蔽戰線最大特點是“無名”,如今為什麼要建造紀念廣場?紀念的是一段怎樣的歷史?又是一群怎樣的英雄?
  記者近日走進紀念廣場,緬懷那段曾經的崢嶸歲月。
  千餘“潛伏者”血灑臺灣
  從天安門廣場一路向西向北,記者來到西山公園。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因山勢而建,占地約3000平方米,氣勢恢宏、莊嚴肅穆。
  首先映入眼帘的銅版銘文,向世人揭開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。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大批無名英雄為國家統一、人民解放秘密赴臺灣執行任務,犧牲於臺灣。他們始終堅守隱蔽戰線,直到用熱血映紅黎明前的天空,用大愛與信仰鑄就不滅的靈魂。”
  1949年前後,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央關於解放臺灣的決策部署,秘密派遣1500餘名幹部,喬裝成難民、小販、商人、逃軍入台,配合解放軍登島作戰。50年代初,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捕,這名經過長征考驗的臺灣地下黨最高領導人一周後就叛變,供出臺灣地下黨所有名單,大批地下黨員被捕,1100餘人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死。
  餘下400人僥幸逃脫追殺,最後能回大陸的屈指可數,謝漢光是其中一位。抗戰勝利後,謝漢光參加中共地下黨,受中共華南分局派遣,到臺灣從事地下工作。謝漢光被國民黨列為“匪華東局潛台組織叛亂案”要犯,遭國民黨當局通緝,改名換姓隱身山林,直到1988年兩岸開放後,以探親之名回到故鄉。用了6年,中共地下黨身份才得到確認,兩年後與世長辭。謝漢光只是眾多中共地下黨員的代表:生存難、脫身險,回家路漫長;身份假、革命真,審查多少年?
  紀念碑上英雄無名
  廣場有個最大的特點,就是花崗岩牆壁上英雄的名字以陰文素鐫,若隱若現,既暗合隱蔽戰線的鬥爭特質,又彰顯其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。查國民、程飛遠、劉天照、王玉麟……各方查找,反覆確認,發現846位當年犧牲於臺灣的烈士英名。牆壁有大片空白,留給那些尚未發現的烈士。不過因隱蔽戰線的特殊性質,有些烈士或將永遠隱姓埋名。
  臺灣地下黨組織的歷程也許是整個中共黨史上最複雜的部分之一。有人以隱蔽身份告別父母妻兒,當初的返家諾言竟成一世訣別;有人長期隱姓埋名,直到犧牲後世人都無法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和身份;有人長期打入敵人內部,家人一度遭受不公正待遇……直到今天,眾多資料還說法不一,一些人口中的英雄和烈士,在另一處卻被指為叛徒。
  廣場建成後,68歲的楊蘭來尋找父母的名字。養父臨終前說出埋藏已久的秘密:她兩歲時,親生父母赴台執行任務,最終犧牲。沿牆壁找了幾遍,卻找不到父母的名字,但楊蘭相信他們的名字一定在裡面。
  “民族危急,別親離子而赴水火,易面事敵而求大同。風蕭水寒,旌霜履血,或成或敗,或囚或歿,人不知之,乃至隕後無名。
  “嗚呼!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來兮精魄,安兮英靈。長河為咽,青山為證;豈曰無聲?河山即名!人有所忘,史有所輕。一統可期,民族將興。肅之嘉石,沐手勒銘。噫我子孫,代代永旌。”
  主碑銘以典雅文言文寫就,微言大義,字字千鈞。面對它,對“別親離子而赴水火,易面事敵而求大同”的這群人肅然起敬;對“豈曰無聲?河山即名”的歷史定格肅然起敬;對立碑者“噫我子孫,代代永旌”的用心肅然起敬。
  令蔣公震怒的“餘則成”
  廣場正中是一塊長14米、高4米的紀念碑,5組浮雕再現隱蔽戰線5個戰鬥場景。浮雕前是以吳石、朱楓、陳寶倉、聶曦為原型的塑像。四名英雄昂首挺立,俯視整個北京城。
  《潛伏》讓“餘則成”家喻戶曉,最貼切的原型當屬吳石,他是中共打入國民黨內部的最高級別的情報官。對當時的國共兩黨來說,“吳石案”是震驚最高層的特大事件,除有限的知情人外,雙方都秘而不宣,直到1973年,國務院才公開追認吳石為“革命烈士”。
  吳石1894年生於福建閩侯縣,抗戰末期任重慶軍政部部長辦公室中將主任,深受蔣介石嘉許。在官場沉浮和派系傾軋中,吳石對國民黨當局失望,1947年與中共正式建立聯繫。此後吳石歷任“國防部”中將部員、福建“綏靖公署副主任”,雖然一直沒加入共產黨,卻以極大勇氣和忠誠投身我黨地下情報工作。1949年,吳石向我黨提供了《國防部全國軍備部署圖》、《滬寧沿線軍事部署圖》、蔣介石在京滬杭解放後的全國作戰部署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編製等核心絕密情報。1949年7月,吳石奉調臺灣“國防部參謀次長”,臨行前將298箱保存無損的國民黨軍事絕密檔案留給解放軍。
  吳石到台後,代號為“密使一號”。1949年末,解放軍攻打金門和舟山群島一度失利。為掌握敵情變化,華東局決定派女共產黨員朱楓赴台獲取情報。
  朱楓是我黨隱蔽戰線上傑出的女戰士。抵台一個星期後,便從吳石手中拿到縮微膠卷,內有《臺灣戰區戰略防禦圖》;最新編繪的舟山群島,大、小金門《海防前線陣地兵力、火器配備圖》;臺灣島各個戰略登陸點的地理資料分析;海軍基地艦隊部署、分佈情況;空軍機場並機群種類、飛機架數;《關於大陸失陷後組織全國性游擊武裝的應變計劃》等。幾天后,這批絕密情報通過香港送到華東局,幾份絕密軍事情報還呈送給毛澤東。聽說這些情報是朱楓從“密使一號”那裡取回,毛澤東當即賦詩一首“驚濤拍孤島,碧波映天曉。虎穴藏忠魂,曙光迎來早”。
  1950年2月,吳石將軍、女共產黨員朱楓、“聯勤總部第四兵站總監”陳寶倉將軍和吳石副官聶曦先後被捕。6月11日,國民黨當局將4人殺害於臺北馬場町。吳石吟誦獄中所作“憑將一掬丹心在,泉下嗟堪對我翁”的絕命詩從容赴死。朱楓“身中六槍”,“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”英勇就義,年僅45歲。
  蔣介石下令“死要見屍”,如此震怒,是因為一個自北伐起就追隨國民黨的老黨員、一個屢蒙“委員長”垂詢嘉獎,到臺灣後委以重任的參謀奇才,居然是潛伏者,而且竟然在所有人眼皮底下讓“國防部”的地圖跑到中共的辦公桌上。(下轉A15版)(上接A14版)
  叛徒生活腐化變節
  有英勇不屈,也有變節叛變,最令人想不到的是蔡孝乾叛變。
  1946年蔡孝乾被中共中央派遣到臺灣,就同小姨子住在一起。小姨子是個十六七歲的蘇州姑娘,兩人雖以“兄妹”身份同居,但一個中年男人與一個妙齡少女“形影不離”,給日後國民黨搜捕留下線索。
  1949年7月,以毛人鳳為首的保密局掌握了“老鄭”(蔡孝乾)的線索,一直蹲守的特務抓到一名40來歲的男子。此人報了名字和身份後,要求提供美食。特務頭子谷正文後來回憶說,一眼看出此人追求享樂的弱點,便天天給他買餃子。一周後此人說“想著牛排的味道都快想瘋了”,並指定要到臺北最高檔的波麗露餐廳買,吃完後伺機逃脫。
  “老鄭”逃走後,谷正文發現他正是臺灣中共地下黨最高負責人蔡孝乾。掌握蔡孝乾躲到嘉義農村的消息,派特務前去查找。為避免顯眼,特務們換上農民服裝,到當地後在鄉間路上看到一個穿西裝的人,追上去一看正是“老鄭”。經查問,原來他在鄉下躲藏兩月清苦難耐,想到鎮上西餐館解饞,卻全然不顧著裝上的大忌。蔡孝乾第二次被捕後馬上叛變,願交待所有地下組織,只提出一個條件,就是讓小姨子來監獄同住。
  谷正文撰文回憶,“蔡孝乾久經中共長征及對日抗戰,吃盡苦頭,故返台後即生活腐化,思想動搖”,道出了蔡孝乾從胸懷遠大的革命者墮落為可恥叛徒的主觀“動因”。他感嘆:如果共產黨派來臺灣領導地下黨的人,能有周恩來或者羅榮桓的才氣,國共在臺灣這頁隱蔽戰線鬥爭史恐怕要改寫。
  若授勛應先給他們
  寒風習習,仍有市民前來參觀瞻仰,記者看到有位老人正在英雄塑像下擺放鮮花。老人說,英雄是有名的,做的是“無名英雄”。來鞠個躬、敬個禮,告訴他們: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,我們永遠同在。
  毛澤東對我黨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曾給予高度贊譽,他說,以後解放了,若授勛,首先應該授予他們。
  1961年,李克農向中央建議,“擬將黨中央特別委員會鬥爭歷史盡可能加以搜集,彙編成冊,以利於中組部和軍委參考,同時也可以使過去在鬥爭中的無名英雄死有所安,老有所歸,幼有所寄,鰥寡孤獨,各得其所。”
  六十四年彈指一揮間。當年籠罩海峽上空的炮火硝煙已散去,兩岸“三通”開啟了兩岸關係大交流、大合作、大發展、大融合的歷史新篇章。“修建無名英雄紀念廣場,紀念在臺灣犧牲的隱蔽戰線烈士,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”。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表示,它可以讓思念英雄的人感動,也讓犧牲者的後人獲得精神上的撫慰。
  冬日暖陽下,英雄塑像前的鮮花盡情開放。石上之名,傳奇之魂。所創偉績,既無人知,亦永不遺忘。更多的英雄,他們的名字不被世人所知曉,更沒有刻在紀念碑上,但是共和國會永遠記住他們。  (原標題:灑血寶島今勒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h13fhmb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